本港首宗感染猴疱疹病毒

本港首宗感染猴疱疹病毒

該名本港首宗個案患者於2024年2月下旬被猴子襲擊受傷,至3月21日病情急劇惡化,出現嚴重症狀並送院治療,歷時近一個月才確診感染猴疱疹病毒。6月17日,病人病情惡化至休克,翌日不幸離世

本港去年錄得首宗人類感染猴疱疹病毒(B病毒)個案,一名37歲健康男子於2024年2月遭猴子襲擊受傷後感染病毒,並於同年6月17日不幸離世。傳染病專家指出,若患者未能及時接受治療,死亡率可高達80%,提醒市民如被猴子咬傷或抓傷,應立即清洗傷口並盡快求醫,以降低嚴重併發症的風險。

猴疱疹病毒:罕見但高致病性 潛伏期可長達數星期

猴疱疹病毒最早於1932年被發現,雖然近百年間全球僅錄得數十宗病例,但該病毒具有高度致病性。其天然宿主為獼猴,病毒可存在於猴子的口水、尿液及糞便中,人類主要透過猴子咬傷或抓傷感染。高危族群包括實驗室研究人員、獸醫、曾飼養猴子或餵飼野生猴子的人。

由於感染個案稀少,目前醫院的常規血液檢測通常不會包括猴疱疹病毒,因此患者若曾與猴子接觸,務必向醫生詳述受傷經過,以便及早診斷和治療。

病毒可入侵中樞神經 引發腦炎致命

該名本港首宗個案患者於2024年2月下旬被猴子襲擊受傷,至3月21日病情急劇惡化,出現嚴重症狀並送院治療,歷時近一個月才確診感染猴疱疹病毒。6月17日,病人病情惡化至休克,翌日不幸離世。

猴疱疹病毒的潛伏期可由3天至數星期不等,病毒由皮膚傷口進入人體後,可能需時數星期才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,引發腦炎等致命併發症。初期症狀包括傷口腫痛、發燒、發冷、肌肉痛等,若病情惡化,可能出現:

  • 已癒合的傷口出現痺痛或麻痺感
  • 高燒、神智不清
  • 昏昏欲睡
  • 腦炎、腦脊髓炎

未接受治療的患者,死亡率可高達80%

治療方式與預防措施

目前已有醫學研究顯示,部分抗病毒藥物可用於治療猴疱疹病毒,但由於全球病例數量極少,相關療效仍未完全確定。醫學專家強調,即使是完全健康的成年人,一旦感染仍可能發展至嚴重甚至致命的程度,因此該病毒的高致病性應引起關注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被猴子咬傷或抓傷不一定會感染病毒,具體風險取決於猴子是否處於感染期及其體內的病毒數量。曾有市民在馬來西亞旅遊時被猴子抓傷,回港後向醫生求診,經預防性抗病毒藥物治療後康復,並無感染跡象。

市民在郊野遇上猴子應注意以下事項:

✅避免接觸及餵飼猴子
✅ 如不幸被猴子咬傷或抓傷,應立即清洗及消毒傷口
✅ 妥善覆蓋傷口,避免進一步感染
✅ 盡快求醫,並向醫護人員詳述受傷經過,以便進一步治療

由於猴疱疹病毒的致病性極高,及早接受治療可大幅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,市民應提高警覺,避免與野生猴子過度接觸,以保障自身健康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